close

時間;2013.04.01

地點:台中教育大學 求真樓 演講廳

論壇主題:第六屆兩岸四地及新加坡創意語文交流活動暨第一屆兩岸四地語文教師典範教學演示研討會

   

心得:

一、朗讀教學

今天演示的老師是台中市國光國小─陳桂芬主任,陳主任先請學生用平常的念讀方式讀課文,自己再示範朗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看了者的差異,然後再請學生分析語詞並找出各句的關鍵語詞,學生再用大聲唸讀出關鍵語詞。進行教學過程中,陳主任先讓學生全班小組分工練習,但是發現成效不彰,最後一段又再引導學生把關鍵語詞找出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圈語詞的方式進行朗讀教學,在練習圈語詞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關鍵語詞不好找,而在觀課時,觀察學生的反應,我發現學生對於同一句的關鍵語詞認知有差異,每個學生詮釋朗讀時唸法就不一樣。

評論人在講評時給陳主任的建議是希望選適合學生朗讀的文本,這一點我在教學前也有發現這篇文章《最苦與最樂》是國中時期所學習的課文,教小五學生不會太難嗎?而陳主任認為學生有能力挑戰較難的文本,並希望透過讓學生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來體會文學之美

我進一步反思現行的國小的教科書文本中年級文字約500~600字,但是難道學生沒有能力去閱讀1000字以上的文本嗎?是我們低估學生沒有這樣的閱讀能力?還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沒有培養學生這樣的閱讀能力?

 

二、吟誦教學

吟誦教學的演示老師為北京景山學校國中老師─朱暢思老師,朱老師的引起動機很特別,他用全班學生的名字編成了「三字經」。接著朱老師向學生介紹「二算平,三四仄,聲算仄很奇」,還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不管第一、三、五字,只管二、四、六字)朱老師擔心學生不懂,還舉學生的名字為例及用紫色表示平聲,紅色表示仄聲。並且舉例《早發白帝城》引出平起式七言絕句及《竹枝詞》、《夜雨寄北》為仄起式七言絕句,並且歸納出平起式和仄啟是七言絕句有兩種對稱式的平聲分部,真的很神奇。接著再請學生按照這個方式來吟誦,最後再聆聽他用吉他伴奏,學生吟誦的詩詞。

朱老師的想法是:希望教會孩子一種辦法,一通百通的能力。然而他的想法並沒有獲得評論人的認同,評論的學者認為吟誦是一種冷僻的教學,而且不符合現在人學習語言的感知,不應該用於全班授課,應該只針對有興趣的學生再個別指導,吟誦被視為一種很炫的學習花招,而非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的教學。

我認為只要是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一試,不應該為了堅持某種理論而去否認其他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觀課的過程中,發現朱老師運用了創意來進行教學,耐心等待學生候答,同時也發揮了教師的參照權和專家權,讓我不由得衷心欽佩他。

 

三、預測策略

預測策略的演示教師是香港聖宮會青衣主恩小學教務主任─湯芷琪,湯老師選用了一篇很適合進行預測策略的文章來教學。使用預測策略進行教學時,文章只能閱讀幾個段落,然後再請學生進行預測,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會不斷重複問是否和剛剛的段落預測是否一樣,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提問問題要精確。

湯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學生提出想法就會讓自己給自己加分獎勵,在請學生分組討論時,有提醒若需要老師的小錦囊請舉手,也是為了照顧孩子個別需要。同時湯老師也分享了目前香港的教育現況,現在香港的評量作法是都考課外,不考課內教學,這樣好處式才能評斷學生所學,缺點是老師壓力不小,因此以他們學校為例,針對不同年級就強調不同閱讀策略的教學,反觀台灣的教育卻依然無法脫離課本及考試領導教學,我們應該反思如何培養學生真正帶得走的能力。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教學是由大陸廣東省東莞市北師大翰林學校─馬新民校長,馬校長讓學生閱讀原版許地山的〈落花生〉及改編版的〈落花生〉比較不同處,學生說出好壞。馬校長一剛開始教學時先向學生說明選此篇文章的原因,接著又向學生說了一個有關乾隆皇帝的故事,讓學生體察漢語的語言及奧妙。

評論者們對於馬校長的教學提出文本選材較難、比較閱讀對國小階段學生實施有困難,因此建議與學生說話的語言要生動活潑一些。但也有學者認為選材適中,老師的肢體語言若太多會影響教學。馬校長從來沒教過小學生,他只是想試試看用此種比較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一種垂直式的思考,讓學生能深入地探索文本。

我的想法是:進行比較閱讀教學及其他閱讀教學,教師一定要對文本有深入地研究,我們不該只是讓學生天馬行空地去思考,一定要讓閱讀回歸文本。

 

感謝今天演示及評論的的兩岸四地教師及學者,讓台灣的小學語文教育夠過這樣的交流方式而更上一層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Wun Chen 的頭像
    Ya-Wun Chen

    Karen的部落格

    Ya-Wu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